来源:郑州甜丁医院发布时间:2022-03-16 10:07:59
第一次得知自己患了卵巢囊肿多数女性通常是大脑嗡的一下,空白了,医生说什么都听不进去了,心里充满了担心,怕自己的身体就此完蛋了,怕影响生育功能,怕身材变形,这一系列的担心害怕的直接结果就是天塌下来了。
但是,你们不知道的是,其实卵巢囊肿是女性的常见病症,还是发病率比较低的妇科病。
卵巢囊肿是什么?
卵巢囊肿是出现在卵巢上所有囊性肿物的统称,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。
常见的卵巢囊肿多是一些生理性囊肿,如黄体囊肿、卵(滤)泡囊肿,均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,滤泡囊肿发生在排卵期,黄体囊肿则发生在月经前。
所以一旦发现卵巢囊肿,首先要明确其是生理性的,还是病理性的,两者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。
哪些囊肿需要警惕
1.卵泡囊肿
卵巢生理性囊肿中,卵泡囊肿较为常见,一般大于典型的排卵前卵泡,直径可达3~8cm甚至更大,实际上是一种发育不健全的卵泡,卵泡成熟后不排卵或发生闭锁。卵泡腔内液体驻留而形成,呈水泡样,壁菲薄、光滑。
大多数卵泡囊肿可在2个月内不经治疗而自行消失。如果下次月经干净后复查B超原来的囊肿消失了,那该卵巢囊肿就是生理性囊肿,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。
若该囊肿持续存在2个月以上,特别是伴有月经改变,则可能不是生理性的囊肿,这种囊肿就有手术探查的指征。
卵泡囊肿一般无症状,出血和扭转罕见。因此如果彩超显示为单纯性囊肿,不应盲目急于手术治疗。
在手术治疗前短期随访,观察3个月以上,复查应在月经周期的第5~6天,即卵泡早期进行,因月经周期第6天以后为卵泡晚期,受激素影响,有时卵泡不同程度发育,容易与卵巢的其他囊性包块相混淆。
2.黄体囊肿
黄体囊肿分为两种类型:颗粒黄体囊肿、泡膜黄体囊肿。
颗粒黄体囊肿为生理性囊肿,排卵后,卵泡膜层破裂出血,若出血量多,血液潴留在卵泡或黄体腔内形成血肿。血液被重吸收后形成黄体囊肿。若囊肿持续存在,则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或月经推迟,临床上有与宫外孕相似的症状。
黄体囊肿可使患侧卵巢发生扭转或破裂出血。可发生在月经期和妊娠期,根据出血量和时间不同,B超表现多样化,有时类似巧克力囊肿。血液吸收后形成白色,超声显示为实性稍高回声,有时黄体血肿部分液化,部分纤维化,形成复杂回声结构,易误诊为畸胎瘤。
泡膜黄体囊肿即黄素囊肿,一般为双侧,囊内为淡黄色清亮液体,见于多囊卵巢疾病、葡萄胎、绒癌及应用促排卵药物之后,一般不需要手术,原发病治愈及停用促排卵药物后可自行消退,但常需要数月时间。
敲黑板:
1、对B超发现囊肿直径大于5cm,壁薄光滑、单房,在确定治疗前应至少随访3个月经周期以排除生理性囊肿,以免造成误诊。
2、对于初次发现的卵巢囊肿,如果B超提示为囊性且未见乳头等实性成分,建议下次月经干净后复查B超。
3、如果随访3个月经周期囊肿仍然存在,在完善肿瘤标志物等化验检查后,可以和医生讨论是否需要手术。
4、观察期间如果出现下腹剧烈疼痛等不适,也需要及时就医,排除有无出现卵巢囊肿的并发症如卵巢囊肿破裂、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情况。